本週早些時候,大多數人離開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5時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沒有像去年 Apple Intelligence 發布的那樣閃亮的全新 VR 耳機或令人驚嘆的“AI 時刻”。相反,蘋果公司發表會今年的核心亮點是一款名為「液態玻璃」的產品——一種全新的設計美學,為整個 iOS 系統增添了玻璃般的光澤效果。
回顧過去一周互聯網的評價,大量網友稱其“漂亮但迭代性不強”,並指出其和微軟Windows Vista 所推廣的 Frutiger Aero 和 Windows Aero 有相似之處。 一些網友甚至表示,該主題演講「缺乏遠見」,蘋果公司「沒活硬整」;甚至被稱為「迄今為止最醜設計」。同時,本次發表會上萬眾矚目的Apple Intelligence亮點卻寥寥,尤其是Siri升級遲滯令市場質疑其當前是否真正具備在生成式AI賽道具備完整差異化突破的能力。
歷經這次發表會後,蘋果股價連續下探,結合近期在半導體方面的負面消息,蘋果股價似乎雪上加霜。
人工智慧眼鏡
這屆WWDC主要圍繞著新一代作業系統,並未公開提及眼鏡,但早在今年早些時候,包含晶片供應鏈、內部人士以及爆料者等多方信源的資訊都指向一個方向:Apple目前正在醞釀一款全新的智慧眼鏡設備。
據傳這款產品正在開發一套專屬晶片,預計最早將在 2026 年發布。它將配備相機、麥克風、揚聲器,並搭載 AI 驅動的視覺智能,但並不是一開始就擁有完整的AR 顯示功能。換句話說,它不是那種鋼鐵人式的全息 HUD,而更像是一種具備環境感知能力的 AI 助理,時時在線、無需喚醒、無處不在。 Apple Glass 1.0 的初始型態或許更接近AI升級版Meta 雷朋眼鏡。
它的作用是成為能理解你所處環境、即時疊加有用資訊、悄無聲息嵌入日常生活的智慧代理。別忘了,HomePod當年也被寄予「智慧家庭中樞」的厚望,Siri 將成為無所不在的語音助理。但最終產品銷售低迷,生態孤立,遠遠不敵亞馬遜 Echo 和 Google Home,Siri 也始終無法擺脫雞肋的口碑。
Apple Glass v1.0 的設想聽起來很美,但它成功的前提是AI足夠聰明,不僅要理解上下文,還要在用戶不察覺的前提下精準推送信息以及做到不打擾用戶。而這一點,現階段的 Siri 顯然還做不到,即使加上Apple Intelligence標籤,也不代表能立刻實現飛躍。
其次,始終在線的狀態對其電池續航力提出了極高要求。 Apple Vision Pro 的續航力已被廣泛詬病,兩小時的外掛電池幾乎限制了其移動場景的實用性。若 Apple Glass 未能在輕量化與續航力之間取得突破,最終也可能只是科技噱頭,難以日常配戴。
最關鍵的是,蘋果能否建構出與這款產品相適配的環境運算生態呢? Vision Pro尚未完成這個任務,Glass 能否扛起重任,恐怕也還要打個問號。
在有了HomePod、AirPower 等高開低走的前車之鑑,目前階段下,智慧眼鏡一定程度上是蘋果對未來的豪賭。
生態創新落後?
從一般蘋果用戶的角度來看,本次發表會之所以備受關注,很大程度上在於 iOS 系統帶來的一系列新功能,特別是在介面設計上的創新。除了備受關注的液態玻璃視覺美學外,蘋果還推出了多項圍繞實用性和個性化的系統級功能更新。 iOS 18 帶來了更強的主螢幕自訂能力,包括應用程式圖示可以自由放置、不再受網格限制,以及支援深色模式下的圖示變色。
此外,控制中心也迎來了全面重構,讓使用者自訂控制項並新增多頁切換功能,整體互動更為靈活。同時,蘋果為 iMessage 引進了更豐富的文字特效,郵件 App 加入郵件分類和摘要功能,進一步提升效率。
隱私方面,Apple 引入了鎖定和隱藏 App 的功能,保護用戶資料不被隨意存取。在WatchOS 方面,加入了智慧堆疊的自動刷新、全新的 Vitals 應用用於匯總健康數據,並針對運動監測進行了演算法最佳化。 iPadOS 增強了對 Apple Pencil 的支持,推出「智慧型腳本」功能,可將手寫字轉換為列印體、即時識別修改內容。 macOS Sequoia 則重點介紹了 iPhone 鏡像功能,實現 Mac 上完全控製手機並存取其應用。
此外,Apple Intelligence的進度雖然飽受批評 ,但仍有部分小功能實現了落地。蘋果宣布將在部分裝置上陸續部署,包括更自然語言的寫作助理、全系統層級的文字摘要、郵件整理和跨應用智慧指令執行等。蘋果試圖透過介面煥新與系統層的細節增強,為蘋果生態裝置建構更統一且「懂用戶」的智慧體驗,雖然在生成式AI上還未實現重大突破,但仍釋放出其向環境運算和個人化體驗過渡的強烈訊號。
除視覺升級外,系統還新增了諸如識別來電未知號碼的原因、新推出的遊戲娛樂中心,以及整合 AI 驅動的watchOS 鍛鍊建議等實用功能。
整體來看,目前蘋果的生態戰略方向尚顯模糊,眾多網友對其缺乏驚喜、功能割裂、AI體驗不統一的表態是真實且合理的。基於過去其對生態期望的表態,當前系統級通話摘要、設備端大模型以及與第三方App的連動均未落地,蘋果生態協同的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此次發表會上的內容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距離秋季正式推播還有調整空間,蘋果也積極採納用戶回饋。我認為,真正令市場感到遺憾的是人工智慧生態的部分。許多投資人原本期望蘋果在 AI 方面能給出更具突破性的答案卷,但從發佈內容來看,整體表現偏保守,甚至被質疑落後於其他科技巨頭。這也使得一些潛在買家對蘋果股票的成長前景產生疑慮。
利多因素
隨著中美貿易協定的達成,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可望暫時緩解,這對蘋果等高度依賴中國產能的企業而言算是一劑定心丸。畢竟,蘋果約90%的iPhone產自中國。不過,雖然短期關稅壓力或減輕,蘋果仍在加速推進其「去風險化」策略,並計劃最快在明年將大部分產線轉移至印度,以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
更有趣的是,先前一直強調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華盛頓,如今似乎對印度製造持更開放的態度。將其視為在不擾亂全球市場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對中國依賴的現實解法。
儘管如此,政治風險仍未完全解除。蘋果若無法將部分關鍵產能遷回美國,仍可能面臨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威脅。這個風險因素也正在對投資人信心形成壓制,如今成為蘋果股價持續上行的關鍵障礙之一。
技術分析
目前蘋果的股價維持在200美元。
蘋果在回彈過程中受到50日均線壓制,並形成一個看跌上升楔形。若股價跌破該楔形,短期內進一步回調至約193美元甚至180美元支援區的可能性較高 。目前蘋果已突破位於193美元附近的重要支撐位 ;過去一週連續上探205美元附近壓力位。
RSI42處中性偏弱,未進入超買區。
MACD持續走弱(-1.2),震盪跡像明顯。
目前,蘋果技術面整體偏弱,短線偏空且震盪明顯。建議投資者維持輕倉,重點關注193美元支撐和214美元阻力兩端的價格動作。若確認技術反轉後,再根據狀況擇機加倉。
結論
從表面來看,這次蘋果夏季發表會更像是 UI 的美學升級:更流暢的動畫、更清透的介面、更有質感的層次。按鈕泛著微光,工具列折射光線,選單輕盈懸浮,就像整個系統剛做完一次深度呼吸訓練,煥然一新地回歸使用者視野。
這是不是一次為了「更漂亮」而進行的視覺重構呢?是的,但不僅於此。液態玻璃可能是第一個真正為超越螢幕的世界而設計的大眾級介面。它或許是蘋果為其下一個戰略平台:AI眼鏡而鋪設的關鍵地基。但是,如若於此,蘋果所有基礎設施都需要更強大的圖形處理以及續航性能。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級躍遷,又會不會顯得過度呢?
用戶可以知道的是,蘋果正在為數億用戶逐步建立感知慣性,準備迎接一個以環境計算為核心的新時代:計算設備突破掌中,更多地會成為無處不在、無感接入的穿戴式智能係統。
雖然iPhone 曾是史上最成功的消費級產品,但它的輝煌也成為蘋果如今最大的限制。成長放緩、更新周期拉長、監管壓力上升、創新瓶頸初現,蘋果清楚,未來的 20 年無法再依賴單一設備續命。
它必須尋找新的平台,液態玻璃會成為未來巨變的一束前哨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