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點:
1. 2025年在川普關稅衝擊的背景下,Mag-7因估值溢價過高與AI投資永續性遭遇質疑而領跌大盤。
2. AI資本支出的業績韌性與雲端業務的超預期表現可能正在成為Mag-7上漲的核心支撐。
3. 但從長期來看,關稅與產業競爭等問題依舊不能忽視。
2025年上半年,美股市場經歷了一場由川普關稅等因素疊加的估值重估風暴。 Mag - 7(蘋果、微軟、谷歌、Meta、亞馬遜、英偉達、特斯拉)作為過去十年美股牛市的核心驅動力,它們受益於近年來的AI熱潮,市值持續飆升。但在川普關稅衝擊的背景下, Mag - 7也因估值溢價過高與AI投資永續性遭遇質疑而領跌大盤。
然而在川普關稅政策的搖擺與財報季的超預期表現之間,市場情緒似乎正在反轉。 4月8日後的反彈(Mag-7上漲14.8%,跑贏標普500的10.9%)也顯示,市場並未完全放棄Mag-7。 AI資本支出的業績韌性與雲端業務的超預期表現正成為這一轉折的核心支撐力。
蘋果股票資料圖來源:【富途牛牛】 資料截至5/06,2025
AI信仰動搖引發的價值重估
2025年初,AI熱潮似乎步入冷靜期。市場對基礎設施類AI資本支出的熱情驟然降溫,尤其在1月24日中國開源模型DeepSeek發表後。該模型具備媲美GPT-4的性能,一舉打破了美企在AI技術上的壟斷神話,也引發了市場對美國科技巨頭不計代價式的AI投入可持續性的質疑與擔憂。
同時,川普政府4月2日宣布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直接衝擊Mag-7的成本結構和銷售市場。蘋果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單季額外成本將增加9億美元,亞馬遜則因關稅和消費疲軟下調2025年全年業績指引。
市場預期供應鏈成本將大幅上升,AI硬體及資料中心擴建所需的關鍵設備,如GPU、電力基礎設施等面臨成本飆升壓力,加劇了投資者對AI資本回報週期的擔憂。這項政策擾動疊加技術競爭因素,共同催化了AI信仰的破產。
從估值角度來看,Mag-7的遠期本益比從年初的30倍驟降至4月初的21.7倍,市值佔比從32%縮水至28.4%,雖然仍高於標普500指數整體的19.2倍,但泡沫已明顯壓縮。市銷率(P/S)也從7.7倍回落至5.6倍。 Roundhill等權重Mag-7 ETF(MAGS)在2月至4月初間大跌近27%,遠超同期標普500 ETF(SPY)19%的跌幅。
Roundhill Mag-7 ETF資料圖來源:【富途牛牛】 資料截至5/06,2025
AI報酬凸顯業績韌性
儘管面臨關稅壓力,Mag - 7的財報季仍傳遞出關鍵訊號:AI投入正在轉化為實際收入成長,而非單純的成本黑洞。
目前科技巨頭發布的財報顯示, AI相關業務維持高速成長。 Alphabet旗下Google雲端第一季營收122.6億美元,利潤率從9.4%躍升至17.8%,Gemini大模型在3月已實現3.5億月活躍用戶的里程碑。 2025年資本支出計畫較去年同期激增43%至750億美元。
蘋果因關稅導致硬體成本上升,但微軟Azure雲端服務因AI需求旺盛抵銷了關稅對整體績效的負面影響,凸顯AI業務的抗週期屬性。 Azure本季營收年增33%,AI服務對Azure成長的貢獻達16%。微軟表示會持續投入AI基礎設施,第四財季的資本支出將較上季成長, CEO納德拉強調:軟體是抵禦通膨的最佳武器。 Meta和亞馬遜分別在廣告與雲端服務業務中保持穩健,同時上調了2025年資本支出指引。
英偉達雖面臨GoogleTPU和蘋果自研晶片的競爭,但資料中心GPU訂單仍保持強勁。 Meta、微軟等客戶現有算力遠未飽和且對算力的需求不斷增長,2025年資本支出計畫中AI基礎設施佔比超5 0% 。
根據彭博數據,Mag-7今年的獲利成長率預期為21.6%,營收成長調升至9.7%,均高於年初市場預期。重要的是,遠期利潤率升至26.2%,是標普500其他成分股(11.9%)的兩倍以上,反映出AI投入已開始帶來可觀回報。
估值降溫但上漲動能並未消失
值得關注的是,Mag-7在標普500的權重雖由年初的32%降至28.4%,但它們對指數盈利的貢獻卻升至22.6%、收入佔比也達11.8%。這顯示估值雖然受壓,但Mag-7在獲利與收入層面的結構性優勢反而更為凸顯。
同時標普500剔除Mag-7後,其餘公司整體遠期本益比僅2.1倍,反映非科技板塊缺乏成長溢價。換言之,Mag-7仍是目前市場中具有較大確定性和稀缺性的成長資產。
除此之外,近期白宮不時傳遞出的關稅緩和訊號推動了美股長達兩週的V型反轉,並使標普500指數創下20年來罕見的九連漲,市場情緒緩解,恐慌指數VIX一度跌至22.68。儘管對關稅可能導致的經濟衰退的擔憂並未緩解,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正在逐漸恢復,Mag-7也在本輪上漲行情中表現亮眼,對大盤的上漲起到推動作用。
標普500指數資料圖來源:【富途牛牛】 資料截至5/06,2025
結語
目前的Mag-7反彈的本質或是市場在最壞預期落空後的情緒修復,AI資本支出的業績兌現提供了短期支撐,穩固了市場對AI支出持續性與回報能力的確定性。同時科技巨頭們不斷增加在AI領域的投入,再次為AI週期注入了新一輪動能。
但長期來看,這些問題依舊不能忽視。首先白宮若進一步擴大關稅範圍,硬體和電商企業將首當其衝。川普在5月4日稱對所有進入美國、在外國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並暗示未來將對醫藥產品加徵關稅。這可能標誌著川普貿易戰的新階段。
其次DeepSeek等低成本模型、港股科技股如阿里、騰訊的崛起,正在分流全球資本。如果未來AI紅利加速在中國實現,資本市場可能重新評估美股的AI估值基礎,屆時Mag-7的估值溢價或將難以維持。現在AI賽道已由預期差競爭進入兌現差階段。不能用AI帶來實際利潤和效率提升的企業,將面臨持續的估值壓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