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點:
1.Uber在共乘和配送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使其成為科技股中的潛力股。
2.Roblox經營的虛擬遊戲平台透過連結玩家和開發者,受益於元宇宙和使用者生成內容(UGC)的趨勢。
2025年7月,科技股表現強勁,那斯達克指數過去三個月上漲28%。科技巨頭(如Alphabet、NVIDIA)持續引領市場,帶動市場情緒顯著回升。
然而,除了微軟、英偉達、蘋果等“七巨頭”,是否還有其他值得關注的優質科技股?本文聚焦於兩家具有長期成長潛力的公司:Uber Technologies(UBER)與Roblox Corporation(RBLX)。
Uber:自动驾驶转型带来盈利弹性
Uber在共乘和配送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使其成為科技股中的潛力股。 2025年第一季,Uber營收年增14%至115億美元,以固定匯率計算成長17% 。調整後EBITDA年增35%,達19億美元。調整後EBITDA利潤率(佔總預訂額的百分比)為4.4%,高於2024年第一季的3.7%。
圖源:Uber
這項改善得益於營運效率提升和多元化業務成長,包括貨運和食品配送服務。 2025年6月,Uber平台月活躍消費者(MAPCs)達1. 7億,較去年成長1 4 %。
圖片來源: Uber
儘管目前市場對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關注度日益提升,特斯拉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已在多個城市測試和部署相關服務,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出行平台將被取代。事實上,Uber正有望從這一趨勢中受益。
目前Uber與Waymo合作,在鳳凰城等地測試AV共乘服務,並計畫整合AV技術以降低駕駛成本。 2024年,司機費用佔Uber總成本約40%。透過逐步引入AV,Uber可大幅降低營運成本,進一步提升利潤率,同時吸引對價格敏感的新用戶。
億萬富翁投資人比爾阿克曼表示,Uber股價與其內在價值相比有折讓。截至2025年7月25日,Uber股價為90.87美元,本益比TTM約15.91倍,低於科技板塊平均。
圖源:TradingView
然而,AV技術普及仍需數年,短期內依賴司機營運可能限製成本下降速度。此外,監管風險和經濟放緩可能影響消費者支出。儘管如此,Uber的多元化業務和AV策略使其在科技股中具備長期成長潛力。
Bloomberg分析師預期,Uber將受惠於AV技術和多元化業務,預計2025年全年營收成長12%-15%。對於2025 年第二季度,Uber預計總預訂金額(Gross Bookings)為457.5億美元至472.5億美元,以固定匯率計算年增16%至20%。
圖片來源:Uber
此外,自動駕駛也將加速Uber向外賣、貨運等非旅遊業務拓展,進一步豐富收入來源。綜合來看,技術進步與成本結構優化將為Uber帶來新的成長動能,值得投資人在2025年及以後持續關注。
Roblox:熱門遊戲驅動平台爆發
Roblox是另一隻值得留意的科技股。公司經營的虛擬遊戲平台透過連結玩家和開發者,受益於元宇宙和用戶生成內容(UGC)的趨勢。用戶可免費遊玩大多數遊戲,而公司則主要依賴虛擬貨幣「Robux」的銷售獲利。玩家透過Robux購買遊戲內道具,從而形成平台商業模式的核心。
2025年第一季度,Roblox營收年增29 %至10.35億美元,每日活躍用戶(DAU)達9,780萬,較去年成長26 %。其中,美國和加拿大年增27%,歐洲成長32%,亞太地區成長22%,世界其他地區成長19%。
圖源:Roblox
截至2025年7月,Roblox股價年內上漲104 %,達約118美元。這背後主要受到平台上一款新遊戲《種植花園》(Grow a Garden)大熱的推動。
圖源:TradingView
《種植花園》是Roblox2025年3月推出的遊戲。截至6月,遊戲月活躍玩家達2,130萬,打破《要塞英雄》1430萬的紀錄。此成功推動用戶參與度和Robux消費,預計在7月31日公佈的第二季財報中反映為持續收入成長。 Roblox的UGC模式使其能夠持續推出新內容,保持用戶黏性。
圖源: Roblox
Roblox的長期成長潛力源自於年輕用戶群(約90%的用戶為18歲以下)和元宇宙發展前景。然而,股價高漲使其前瞻本益比達到50倍,遠高於標普500平均。單一遊戲的熱度可能會消退,影響短期收入成長。此外,宏觀經濟放緩可能削弱消費者在虛擬商品上的支出。
不過我認為,即便遊戲熱度逐漸退卻,Roblox平台仍具備穩定的使用者基礎和強大的開發者生態,為公司帶來長期成長潛力。Roblox的UGC平台和熱門遊戲驅動用戶成長,分析師預計2025年營收成長25%-30% 。
對於希望參與互動娛樂賽道的投資者來說,Roblox提供了一個高成長性且具黏性的投資標的。
結語
隨著科技板塊重新走強,市場目光往往集中在「七巨頭」上。然而,Uber 與Roblox 展現出在各自細分領域中的獨特優勢和成長潛力,是當前估值仍具吸引力的潛在「黑馬」。
在政策與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選擇具備真實獲利改善與用戶基礎的平台型科技股,或許是更具防禦性與進攻性的組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