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股票回購成為企業資本分配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金融業。大銀行的回購計畫往往是企業自我增值的表現,同時也為市場提供了訊號。在2024年,標普500企業的回購總額突破9,425億美元,股票回購已成為股東回報的核心手段,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股票回購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也反映了它們對未來市場趨勢的預期。
標普500指數股利與回購資料圖來源:S&P Global
2025年,隨著利率調整、經濟成長放緩以及銀行業結構性變化的影響,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花旗等大型銀行紛紛推出大規模回購計畫。銀行的回購行為既是資本報酬的策略,也是因應市場變化的手段。
那麼,這波回購潮是否預示金融業的重新定價,還是只是為了短期股價的回升?
什麼是股票回購
股票回購指公司從二級市場購回自身股份,用於註銷或轉為庫存股。自2017年川普政府實施企業減稅以來,企業現金流增加,推動回購普及。相較於現金分紅,回購透過減少流通股數,間接提高每股盈餘(EPS)和淨資產收益率(ROE),同時因資本利得稅率低於分紅稅率而具有稅收優勢。此外,回購彈性較高,可隨時暫停,較分紅調整較少引發市場負面反應。
減少流通股提升現有股東持股比例,無需額外資本支出,並可能提高未來EPS。從理論上,大規模回購減少股份供給,短期內可能推高股價,形成「回購-股價上漲-選擇權行使-再回購」循環。
近期回購計劃
股票回購行為往往能直接反映出市場對該股或產業未來前景的信心。 2025年7月,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和花旗集團等大型銀行宣布了大規模回購計畫。
其中,摩根士丹利的股票回購計畫為200億美元,約佔其市值的10%。這項計畫反映了摩根士丹利對未來市場條件的樂觀預期。目前,投資銀行業務(尤其是併購和銷售交易)正在蓬勃發展,而市場的輪動和利率變化可能會進一步提升交易佣金和融資活動。隨著利率可能在2025年底降至較低水平,摩根士丹利預計將迎來更多的併購交易機會。
富國銀行於2025年第二季宣布了高達400億美元的回購計畫。富國銀行專注於商業銀行業務,主要收入來源包括抵押貸款、信用卡等產品。目前信貸週期的低谷預計已接近尾聲,隨著利率的下調,富國銀行的獲利能力有望回升。
富國銀行的回購計畫顯示出管理階層對銀行股價值的認可,回購規模的擴大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股東價值,並可能帶來股價上漲。
花旗集團的回購計畫則為200億美元,與股價的強勁動能相符。作為一家集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於一體的大型銀行,花旗集團具備多元化的收入來源,這使它在當前複雜的市場環境中表現出色。
圖源:花旗集團
這些計畫與2025年7月聯邦壓力測試結果一致,銀行平均一級普通股資本比率達11.6%,遠超過4.5%最低要求,顯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回購可以作為定價訊號嗎?
回購可反映管理階層對股價低估及未來獲利成長的信心。
2025年Q1標普500回購2,830億美元,較去年成長24%,其中金融業貢獻2,000億美元。歷史案例顯示,2023年2000億美元回購推動標普500銀行指數3個月反彈15%;2024年Q2花旗50億美元回購使市淨率(PB)從0.8倍升至1.0倍。 2025年壓力測試和美國貸款成長預測5 %~ 6%進一步支持產業重新定價。
然而,回購成長與利潤成長脫節引發擔憂。 2010-2020年,標普500回購從2,988億美元增至5,198億美元,而獲利成長落後,2017-2018年EPS及回購成長分別為40%及37%,淨利成長僅6%。
標普500指數季度回購佔市值的百分比圖源: S&P Global
這表明回購可能掩蓋基本面疲軟,尤其在減少資本支出和研發時。過度依賴回購可能削弱長期競爭力,資金從創新或併購轉向回購,短期提振股價,但缺乏基本面支撐,對中長期投資者構成風險。
高階主管薪酬與EPS或股價掛鉤可能促使公司在特定時機進行回購,進而提升短期財務表現,但這也可能忽略長期業務發展和創新的需求。 2023年矽谷銀行危機後,回購穩定估值,但危機前積極回購導致部分銀行現金儲備不足,需救助。疫情初期花旗回購後股價仍跌20%,因市場關注經濟衰退對資產品質影響。
此外,回購作為淨買盤,在貨幣緊縮或外資流出時穩定市場情緒,並緩解下跌壓力。然而,若回購依賴弱基本面而非獲利成長,可能形成估值泡沫,扭曲市場價格發現功能。
產業特定動態
金融業回購熱潮與殖利率曲線陡峭及信貸品質穩定相符,Angel Oak Capital Advisors 2025年1月報告指出,年底較低利率可能提升淨利差。然而,貿易關稅和巴塞爾協定III最終方案可能增加資本成本,限制回購永續性。
JP Morgan Research 2025年展望顯示,產業分化加劇,金融業受惠於回購和併購活動。但非銀行貸款競爭和商業房地產貸款困境可能挑戰區域銀行。 2025年標普500回購授權7,500億美元,其中金融業約2,000億美元提供回購資本,但科技業AI投資可能在年底分流資金,影響回購活動的可持續性。
2025年主要銀行的大型回購可能是產業重新定價的強烈訊號,依托穩健資本比率、壓力測試結果及預期獲利成長。然而,投資者應評估回購與基本面匹配度,過度依賴可能反映短期主義。
此外,投資者應關注2025年第二季財報季的進展。摩根大通計劃於7月15日公佈財報,標誌著財報季的正式開啟。此時,市場將獲得更多關於行業獲利表現和回購活動可持續性的詳細數據,這對於評估金融業的投資前景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