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章/川普關稅受阻及其影響,後續如何應對?

川普關稅受阻及其影響,後續如何應對?

2025/6/11 20:59

5月28日,法院裁定,川普依托《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發布的「全面對等關稅」違法,越權,永久禁止執行。判決一出,美股三大指數期貨集體拉升,納指期貨盤中漲近2%,黃金短線急跌30美元,美元指數大漲0.4%。


比較關心事件對市場後續的影響面有多大,持續性有多深。


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為何美國國際貿易法院(CIT)能直接阻止總統濫權等情形。以下是對這家法院的簡單介紹。



總結來說,美國的國際貿易法院(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CIT)是聯邦法院體系中的一個專責法院,主要負責審理涉及進出口、關稅、貿易救濟、反傾銷、補貼等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聯邦法律爭議。也就是,它是一家專門監督政府涉外貿易是否違法的專業法庭。



CIT為何能夠叫停川普的關稅政策?


這項司法行動的核心在於對總統權力邊界的法律界定與制衡機制。


川普政府試圖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宣布國家進入“經濟緊急狀態”,進而對中國及其他貿易夥伴全面加徵關稅。該法案雖授權總統在境外威脅引發緊急狀態時採取經濟管控措施,但國會立法本意明確限定其適用範圍——僅針對特定國家或領域的“異常和特殊威脅”,且未賦予總統無限制徵收關稅的權力。例如,歷史上IEEPA多用於應對伊朗人質危機等具體國際事件,而非針對全球貿易的全面乾預。


CIT在判決中尖銳指出,川普的行為已構成雙重越權:一方面,將貿易逆差單方面定性為“國家緊急狀態”,超出了IEEPA對“緊急狀態”需“源自境外且威脅國家安全”的法定定義;另一方面,其主張的“對等關稅”本質上是對國會專屬關稅立法權的篡奪。法院強調,憲法明確將關稅制定權賦予國會,總統只能在國會授權範圍內行使有限貿易管理權。這種權力劃分正是美國三權分立原則的核心體現——總統絕非“法律之上的行政君主”,其任何行政行為都必須接受法律授權與司法審查。


CIT也進一步闡明,IEEPA的立法目的是規範而非擴張總統權力。該法案允許的「調查、監管或禁止交易」等措施,本質上是應對特定危機的臨時性工具,而非賦予總統重塑全球貿易體系的永久權威。川普將其曲解為“全面關稅授權”,不僅違反了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更破壞了憲法設計的權力製衡框架。這種司法審查的嚴格性,在2020年3,600家美國企業訴川普政府關稅案中已有先例,當時法院同樣以「超出法定權限」為由作出了有利於企業的裁決。


最終,CIT認定川普的關稅政策“對所有人均屬非法”,並依據司法管轄權宣布該措施無效且立即終止。這項判決不僅是對個案的糾正,更重申了美國憲政的基本原則:任何行政權力的行使都必須在法律軌道內運行,即便貴為總統,也不能以「國家安全」為名行越權之實。這種司法制衡機制,正是美國法治體系防範權力濫用的重要屏障。


該判決是否意味著關稅將馬上停止徵收?


理論上,負責徵收關稅的美國海關需要無條件服從該判決,即停止徵收關稅。判決發布後,法院會向美國政府(包括財政部和CBP)發出正式通知,要求停止執行關稅命令。


後續有三種情景可能發生:



上述情景,第二或第三種機率比較大,因為川普政府可能採取兩個方式繞過該法院判決:


一是向巡迴法庭上訴併申請暫緩執行判決(stay)以繼續徵收關稅,直到上訴裁決為止。法院通常在判決生效後允許短暫(例如7~14天)供政府提出暫緩執行動議。不過本案判決是基於憲法分權(重大問題原則和非授權原則),法院認定川普的關稅命令明顯越權,暫緩執行的批准可能性較低。類似案例(如Algonquin SNG,Inc.v.Fed.Energy Admin.,1975)中,法院也拒絕了暫緩執行請求,因總統行為被認定為「明顯非法」。


二是援引其他法令接續IEEPA關稅:例如《1974年貿易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等。第122條授權總統在「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出現嚴重危機時,臨時(最長150天)對進口徵收最高15%的附加關稅(19U.SC§2132)。川普可將貿易逆差(2024年1.2兆美元)定義為國際收支危機。但這些條款都不如IEEPA賦予總統的權限大,加徵關稅的稅率也有較多限制。


本裁決的核心爭議點在於貿易逆差是否屬於IEEPA規定的「國家緊急狀態」範疇。川普政府可能辯稱,雖然貿易逆差不直接構成“國家緊急狀態”,但“持續且規模較大的貿易逆差”威脅美元資產安全,應視為“量變引起質變”。


因此,未來徵稅政策可能出現局部調整:取消全球範圍內的“對等關稅”,但對特殊國家或地區仍保留部分關稅措施。


川普政府已啟動上訴程序。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鋼鐵、鋁製品的國家安全關稅(232條款)仍在實施,且政府已向歐盟發出「6月1日前加徵50%汽車關稅」的威脅。這種「法律工具輪動」策略使貿易政策走向高度不確定。


本裁決本質上暴露出美國行政與司法系統內部矛盾。美國在涉外貿易政策上的共識缺失,導致無法形成有效合力。三權分立制度發揮作用,制衡濫權,也讓市場風險得到一定緩釋。


對美股與聯準會政策路徑的影響


裁決公佈後,全球金融市場呈現「即時提振-結構分化」的複雜反應:



這種市場反應本質源自於通膨預期降溫與貿易摩擦緩和的雙重修復:關稅壁壘拆除後,進口中間品成本下降將直接改善企業毛利率,同時全球供應鏈中斷風險顯著降低。根據高盛模式計算,若關稅全面取消可使美國核心PCE通膨率回落0.4~0.6個百分點。


這為聯準會政策的通膨窗口與利率路徑的再平衡提供了依賴路徑:


(一)通膨與成長的雙重變數重置


通胀缓解效应:按纽约联储模型测算,关税全面取消可能会使CPI同比增速在2025年Q3回落至3.2%~3.5%区间,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3.8%~4.0%,为美联储验证“通胀暂时性”判断提供关键数据窗口。


增长预期修正:贸易政策确定性提升有望推动企业capex增速从当前的2.1%回升至3.5%左右。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已将Q2增长预期从2.8%上调至3.1%。


(二)6月FOMC會議的三重政策考量


短期觀望姿態:儘管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主席Bostic等官員釋放鴿派訊號,但裁決上訴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使6月11日會議維持5.25%~5.5%利率區間的機率達78%(CMEFedWatch數據)。


中期降息條件:若關稅最終取消且核心PCE連續兩個月低於3.5%,聯準會可能在9月啟動首次25BP降息,以應對全球成長放緩壓力。


長期債務約束:目前10年期美債殖利率已突破4.5%,疊加6月7.2兆美元國債集中到期,聯準會需在控通膨與維護債務可持續性間尋求微妙平衡,這可能使降息週期呈現「小步慢走」特徵。


投資者的因應策略


一、策略配置策略:動態部位精準管理


短期进攻与中期防御平衡术裁决落地后,美股期货显著上涨,反映市场对贸易摩擦缓和的积极定价。建议把握政策空窗期,重点增持出口弹性标的(如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及成本敏感型行业(高端消费电子、跨境零售)。


可將權益類部位提升至70%中樞,同時預留30%現金等價物,因應川普政府上訴可能引發的二次波動。


二、產業抉擇指南:紅利板塊與風險領域精準識別


1.三大受益賽道重點關注


1.科技半導體產業鏈:關稅取消將使晶片進口成本下降8%~12%,重點關注蘋果(AAPL)、英偉達(NVDA)等全球化供應鏈企業。警惕《1962年貿易擴展法》232條款潛在影響,可考慮英特爾(INTC)等本土產能佔比超60%的廠商。


2.消費零售部門:進口商品價格下行可望提升零售企業毛利率0.5~0.8個百分點,沃爾瑪(WMT)、塔吉特(TGT)等龍頭直接受益。數據顯示,核心PCE每回落0.1%,零售板塊淨利率提升0.4%。


3.醫療必需消費:中國原料藥占美國市場60%的供應格局,在關稅取消後進一步鞏固優勢。強生(JNJ)、默克(MRK)等藥企及可口可樂(KO)、寶潔(PG)等必需消費巨頭,在貿易波動中具備顯著防禦屬性。


三、三大風險行業盡量少參與


1.鋼鐵鋁業:儘管「解放日關稅」廢止,232條款下25%的鋼鋁關稅仍在實施,美國鋼鐵(X)、鋁業公司(AA)噸鋼毛利或壓縮15%~20%。


2.汽車零件:針對歐盟的50%汽車關稅若落地,特斯拉(TSLA)、通用(GM)單車成本增加3000-5000美元。建議重點配置福特(F)等墨西哥產能佔比超40%的企業。


3.能源材料板塊:關稅政策不確定性或放大原油、銅等大宗商品波動率,埃克森美孚(XOM)、雪佛龍(CVX)等能源股可能增加。


四、風險防控體系:多層防禦策略構建


法律風險選擇權對沖策略針對川普政府可能透過《1930年關稅法》304條款重啟貿易限制的風險,建議建構「現貨+選擇權」保護組合:例如買入行使價為目前標普500指數的看跌期權,同時配置5%部位的波動率ETF(VXX)捕捉政策波動收益。


投資人也要專注於以下政策追蹤全週期關鍵節點:


短期(6月-7月)關鍵窗口


法律進程:6月15日前密切關注最高法院對裁決上訴的受理情況,若啟動司法程序可能引發標普500指數回檔。


經濟數據:5月核心PCE數據(5月30日公佈)若低於2.5%,將強化聯準會9月降息預期,成長股(如英偉達、特斯拉,Google等科技大廠)可望迎來進一步上升。


中期(Q3-Q4)政策節點


聯準會政策:若關稅全面取消且核心PCE連續兩個月低於3%,聯準會可能在9月開啟25BP降息週期,可提前佈局利率敏感資產。


貿易談判:6月1日美歐汽車關稅談判若破裂,將導致歐盟啟動報復性關稅,BMW、福斯等供應鏈企業的美股ADR可能承壓10%~15%。


長期(2026年及以後)趨勢應對


裁決可能使總統貿易權力受限,未來政策不確定性常態化。


建議配置5%部位的黃金ETF(GLD)及教育、醫療等政策免疫產業。


當下指數關鍵點位:


1.標普500指數:5900點阻力位突破確認上行趨勢,點位支撐位失守需啟動減倉機制,極限在5750位置。


2.納斯達克指數:19000點支撐位為強支撐,可關注。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不構成對任何金融產品的推薦或投資建議。

熱門推薦